为提高员工的国际学术视野,依托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海洋空间信息智能处理理论与方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支持,应海空学院贺凯飞教授邀请,日本京都大学徐培亮教授来公司进行学术交流。
5月21日在南教219教室,徐培亮教授为公司师生作了题为“Differential Equation Parameter Estimation: Reconstructing the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for satellite gravimetry from tracking and beyond(重建跟踪卫星重力场的数学基础)”的学术报告。报告一开始,徐培亮教授提出了一个令人发醒的问题——我们习以为常的理论和公式都是正确的吗?随后,他运用严谨的数理推导,论证了过去若干年大家习以为常的重力场恢复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即重力场恢复中的卫星初始轨道积分中的假设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并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严密的推导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公式。并告诫同学们,研究科学问题就要刨根问底,不畏权威,淡泊名利,这样才能做出原创性的成果。
5月21日学术报告现场
5月24日在工科E1508会议室,徐教授为公司师生做了题为“Short term performance of high-rate PPP: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 from long term PPP and implications in seimogeodesy”(高频率PPP的短期表现:特征、与长期PPP的区别及其对大地测量学的启示)的学术报告。徐教授首先介绍了日本地震多发的现状以及2011年3月11日福岛大地震的情况,引出GNSS和强震仪结合在地震监测及预警中的作用,详细分析了目前在遭遇强震时强震仪反演地震位移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旋转地震学理论,该理论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申请了专利保护,将改善以往在地震低频信号监测中的问题。最后,山东科技大学苏醒老师、公司臧建飞老师,贺凯飞教授及在场员工与徐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5月24日学术报告现场
徐培亮教授以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公司师生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在两次报告中徐教授多次强调打好数理基础的必要性,并鼓励同学们要保持一颗好奇心,要有勤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5月24日学术报告现场
徐培亮教授(Prof. Peiliang Xu),日本京都大学防灾减灾研究所教师,1989年获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学博士学位,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大地测量学博士。从1989年至今,一直在国外从事研究工作,分别在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工作。曾任国际大地测量学会(IAG)理论大地测量委员会主席(2003-2007),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数学地球物理委员会委员(2003-2007)。现为国际大地测量学报(Journal of Geodesy)副主编,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青年科学家奖评选委员会委员。Sat Nagiv、Geo-spatial Sci Inform和中国地球物理学报编委。在国内外学报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SCI收录70多篇, SCI论文引用2100以上, H因子28。先后三次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曾获得1999年度国际大地测量学会最优秀论文奖和2002年日本大地测量学会Tsuboi奖,2003年被选为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会士。
主要基础原创学术贡献包括: 重建跟踪卫星重力学的数学基础, 提出以观测值为基础的微分方程扰动理论,计算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发明人,建立以质量度量为基础的TSVD截断准则和反演问题的数据融合, 提出符号约束稳健最小二乘法,解决整数最小二乘估计的表示元问题,差分海底精密定位法,系统研究EIV模型的估计和影响,提出GNSS旋转地震学的概念等。
(作者:唐安,赵一杰,审核:贺凯飞,来源: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