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践队员采访路人 王瑞欣摄


       在经历了近半个月的家乡变化资料收集与汇总后,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陇上风貌变化探索队于7月18日至8月8日开展对家乡变化的探索活动,在榆中、陇西两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家乡变化,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的蓬勃发展。

 

吃穿住行,从量的飞跃到质的提升

       7月下旬,实践队开展关于家乡发展变化的线上问卷调查,7月26日,实践队开展线上会议,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探讨。

       实践队队长王瑞欣首先对问卷填写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问卷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并收集了答题人的年龄阶段,使统计较为全面完善。分析发现,半数以上人的穿衣理念从注重价格变为现在的注重质量;日常就餐方式选择在家吃饭的人始终占九成以上,但外出吃饭的比例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多数人表示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现在的住宅情况以小区居多,三十年多年前的住宅大多是砖木房、砖土房之类的平房,只有极少数人住楼房;过去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是自行车和步行,现在主要是私家车、公交车和步行,且步行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近八成的人对家乡的交通道路建设表示满意,通信设施和饮水、排水设备也是得到较多人认可的方面,多数人认为变化最大的是通信方式和支付方式,但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安全现在越来越受人重视。

       此外,零零后对食物的口味关注度最高;90后在出行方式中选择出租车的比例超出了步行;80后在家吃饭的比例相较之前有了提高,私家车是80后最主要的出行方式;70后及以上的人较少外出吃饭,日常出行选择步行的人较多。

       最后,大家对所得数据及分析进一步探讨。“现在家乡人民的生活普遍吃得精穿得好、住得高行得快,可见家乡变化从资源的丰富已经发展到了人们生活的富足,客观数据让我对家乡变化有了直观的认识,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感情。”队员魏文凡如是说道。

更大更美,从基础建设到形象提升

       实践队针对家乡变化开展了线下采访与实地调研,在前期对家乡发展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具体深入的探索。

       通过采访,兰州城关区的城市建设上,繁华地带由几十年前的南关十字转到了现在的西关十字等多个地带,南关十字的百货大楼是老一代人的记忆;交通建设上,采访者表示现在黄河上的桥多了,道路、车辆也多了,尽管多年前就有了公交,但车并不多,特别是城乡公交,人挤人的场面令有过这段回忆的人难忘;吃穿消费上,物价变化有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小时候的牛肉面几毛钱,现在的牛肉面已经7块钱了还在涨。”榆中县的变化就更大了,以前榆中的主干道是中心广场附近的一条路,人们买东西、办事情普遍要大老远赶过来,现在道路四通八达,有些耕地也随着县城发展盖起了高楼,街道、店铺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已经十分方便。

       定西的繁华地带,从最初的解放路蜿蜒到中华路、永定路,再到目前龙湾半岛商圈、建设大厦商圈的逐步成型,一步步向繁华迈进。市民的住房变化和城市的商圈变化,共同构成了定西的总体城市变化。采访到的一位在定西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感叹如今的定西城已经不能用脚步来丈量了。针对定西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多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通过大力实施城建项目使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针对定西自然环境严酷、人文景观和山水风光欠缺的情况,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市区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

       实践队还参观了当地存有几十年前各类器物、用具的大小纪念场所,老式收音机、搪瓷大水杯、木质算盘、风箱等,都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对比现在的生活,参观过程就像在翻一本具有年代感的回忆录,一页接一页逐渐翻开了人们的辛勤汗水与家乡的发展历程。

各行各业,从一路坎坷到风调雨顺

       八月初,实践队发布了“家乡发展知多少”线上答卷,通过问答的形式使答题者对家乡各行各业的发展进行了解,将我们的实践成果进行分享的同时,使此次社会实践不再局限于实践队内部的探索与体会,而是让更多家乡人感受到家乡美。

       问卷涉及了家乡一些特色行业和基础建设的发展情况,涵盖农业、水利、交通、商业、文化等多个方面,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家乡人民勤劳的双手和国家的政策与帮扶,这才使家乡从水源缺乏、道路崎岖、经济落后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便捷、美丽与富足,特别是家乡发展得较为全面,在多个领域都有了出色的表现,家乡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旨在更好地感受家乡发展,坚定自己建设家乡、回报社会的理想信念,同时将家乡美丽繁荣、飞速发展的一面展现给家乡人,播撒对家乡的热爱,传播对一方土地的情怀,希望更多人加入念家乡、为家乡的行列,使家乡人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王瑞欣  编辑:王泓晔  审核:邓云强  来源:陇上风貌变化探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