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践队员全体合影 梁少峰摄影


黄梅戏,是起源于皖鄂两地交界处的一种传统戏剧种,一直以来广为人们喜爱,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片段。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黄梅戏该如何发展,黄梅戏未来该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为了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7月3日至18日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寻根实践队来到了中国黄梅戏之乡——安徽安庆,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寻根黄梅

戏曲是人民的艺术,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了黄梅戏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寻根实践队全体队员7.3在安徽省安庆市集合,并前往人流量大的商场进行第一项工作——问卷调查。实践队员了解到大部分安庆人都很支持黄梅戏的发展。随后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黄梅戏博物馆,这里展示了黄梅戏自其创立以来前人留下的珍贵文物,反映了黄梅戏发展过程的风风雨雨,见证了黄梅戏是如何从田间低头走向更大的舞台,成为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在馆内我们对正在参观的游客以及场馆内的工作人员开展了随机走访,他们分别以业余爱好者和专业工作人员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于黄梅戏的一些看法。实践队队员们都受益匪浅,

魅力探究

寻根实践队第二站来到了安庆市再芬黄梅公馆。再芬黄梅公馆由现再芬黄梅剧院的经理、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创意策划完成。多位知名的老一辈黄梅戏戏曲演员以及许多优秀的青年演员组成了剧院的演员阵容。实践队员们首先和国家一级演员李萍老师进行了访谈。李萍老师认为“时代在不断发展,黄梅戏也在随之不断发展,适应时代,但是但对于每一个戏曲演员而言,只有舞台才是我们的主战场。随后寻根实践队队员共同观看了当晚的一场黄梅戏演出,亲身感受了黄梅戏的魅力。在演出结束后,经由工作人员安排实践队队员们与青年演员们接触互动,进一步了解黄梅戏。从对话中,实践队队员们了解了这些青年演员从业的艰辛与不易。但是黄梅戏发展任重道远,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正视并且加入了黄梅戏演员的行列,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黄梅戏仍然延续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在青年一代手里的火炬也将被一直传递下去。

黄梅发展

第三站,寻根实践队来到了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文化科,他们在这里收获颇丰。文旅局的工作人员不仅详细地向介绍了近些年来政府对于推广黄梅戏所做的努力以及黄梅戏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情况,还带实践队了解了未来的发展规划——扩大黄梅戏的推广程度,让黄梅戏走进的大学校园,踏入外国国门,让黄梅戏真正的走出地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和喜爱。在对话中,文化科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没办法进行现场演出,所以政府要求并大力支持黄梅戏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推广,组织安庆市各级剧团与抖音合作开展黄梅戏宣传和教唱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实践队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黄梅戏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安庆市的寻访之旅结束之后,实践队的寻根之旅却并没有结束,实践队联系到了正在中央戏剧学院就读的刘丽学姐以及著名黄梅戏演员葛学忠。小组成员和他们开展了一场线上访谈,刘丽学姐作为一名从小接触黄梅戏的戏曲人,她向实践队队员们说了她自学习戏曲以来一路的历程,从她的口中,实践队感受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黄梅戏演员的责任和使命。对于黄梅戏在各种直播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尝试,刘丽学姐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对于黄梅戏而言,这种表现形式让黄梅戏能够更轻易的走进大众的视野,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传统文化,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在无声地表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相反它们会顺应时代的发展,找到一条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道路。葛学忠老师则针对黄梅戏的创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时代在进步,黄梅戏不能不思进取,应当结合目前的时代背景,改进传播方法形式以及在内容创作方面有所创新,使黄梅戏更加贴近生活,回归其质朴平实的本性。 

   此次实践之旅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安庆市政府文化科的突然搬迁让队员们措手不及,几经周折。但了解到黄梅戏文化在新时代仍然蓬勃发展,队员们心中又感到十分的欣慰。中国如此多年的传统文化是需要继承的,像黄梅戏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重中之重。实践队队长汪敏感叹道:“我们员工对黄梅戏的发展虽然起不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相信,在这么多热爱黄梅戏的人们的共同努力下,积硅步以至千里,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新时代,黄梅戏这朵文化的瑰宝必定可以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高孟涛、姚树深、柴敏 编辑:刘苏 审核:邓云强 来源:中石大寻根实践队